王健林卖48座万达广场凑500亿,交易暗藏什么隐情?

2025-09-26 13:52:00

1

 

2025年5月26日,王健林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次,他一口气打包卖掉了48家万达广场,回笼资金高达500亿!这并非万达第一次出售资产,但如此大规模的出售,仍然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笔交易背后,隐藏着王健林的无奈,更藏着他对万达未来的深远布局。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剖析这场商业帝国的“轻量化”革命。

栏 目 | 并购情报站

2
出售万达广场
一场不得不为的选择
3

 

债务压力:王健林的“紧箍咒”

万达集团的债务问题,一直是悬在王健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万达在过去几年通过出售资产、调整业务等方式缓解了部分债务压力,但截至2024年,万达商管的境内外存续债券仍有12只,规模约159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近87亿元。这意味着万达在未来一年内仍将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

万达的债务问题并非一日之寒。2017年,万达因海外投资受到监管关注,导致其在海外的多个项目陷入困境。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万达不得不出售大量资产,包括文旅项目和酒店等。然而,这些出售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万达的债务问题。2021年,万达商管的上市计划搁浅,进一步加剧了其资金压力。2024年,万达商管的债券价格大幅下跌,市场对其偿债能力的担忧再次升温。

在这种情况下,出售48座万达广场成为万达缓解债务压力的必然选择。通过这次交易,万达可以获得大量现金流,进一步减轻债务负担。据市场消息,这笔交易的总额可能高达500亿元,这对于万达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资金支持。

 

行业困境:商业地产的“寒冬”

万达的困境并非个例,整个商业地产行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线上消费的快速发展对线下商业地产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中国线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经超过30%,而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购物,而不是前往线下商场。

在这种背景下,商业地产的空置率不断上升,租金收入也受到严重影响。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的商业地产空置率平均达到了15%,部分城市的空置率甚至超过了20%。在这种情况下,商业地产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许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万达作为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尽管万达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积累了大量的商业地产资源,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些资产反而成为了万达的负担。出售48座万达广场,不仅是万达缓解债务压力的需要,更是其应对行业困境的必然选择。

 

4
轻资产转型
王健林的自救之路

轻资产模式: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的转变

万达的轻资产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早在2015年,万达就开始尝试轻资产模式,即由投资方承担建设资金,万达输出选址、设计、招商及运营能力,双方共享租金收益。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万达可以利用其在商业地产领域的品牌优势和运营经验,为投资方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又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资金压力。

万达的轻资产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23年底,万达管理的498座商业中心中,轻资产项目占比已达40%。此次出售48座万达广场后,万达的轻资产项目占比将进一步提升。通过轻资产模式,万达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核心业务的运营上,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

万达的轻资产转型不仅仅是资产结构的调整,更是运营模式的变革。在轻资产模式下,万达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运营效率,为投资方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025年,万达推出了“万达云商管”系统,开始向中小商业体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这个系统,万达可以实现对商业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万达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助于提升其自身的运营效率,还可以为整个商业地产行业提供借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商业地产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增强用户体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万达的数字化转型为商业地产行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5
接盘方的算盘
各取所需的合作

太盟投资:熟悉的“金主爸爸”

太盟投资集团(PAG)是此次交易的牵头者,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与万达合作了。2024年,太盟曾牵头600亿元注资“新达盟”项目。这次,太盟计划未来通过REITs或上市退出。尽管当前商业地产REITs收益率普遍低于5%,但通过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太盟有望获得可观的回报。

太盟投资对万达广场的运营能力充满信心。万达在商业地产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品牌优势,能够为太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此外,太盟投资还希望通过与万达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其在中国商业地产市场的布局,提升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腾讯与京东:线上线下的“融合梦”

腾讯和京东作为互联网巨头,此次参与收购万达广场,或许是看中了线下场景的商业价值。他们可以将自身线上资源、数字化技术与万达广场的线下场景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商业地产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不仅能提升消费体验,还能为双方带来新的增长点。

腾讯和京东一直致力于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通过收购万达广场,他们可以将线上流量与线下场景相结合,打造一个全新的消费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可以在线上浏览商品,然后到线下商场进行体验和购买;商家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扩大销售渠道,提升销售业绩。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有望为腾讯和京东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阳光人寿:保险资金的“稳健布局”

阳光人寿作为保险资金的代表,参与此次收购,主要是看中了商业地产的稳定现金流。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需要寻找稳定的投资项目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商业地产作为一种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非常适合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

阳光人寿希望通过与万达的合作,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和资产增值收益。万达在商业地产领域的运营能力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阳光人寿相信万达能够通过有效的运营管理,提升万达广场的租金收入和资产价值,从而为阳光人寿带来稳定的回报。

 

6

未来展望

万达的路在何方

 

轻资产模式的挑战与机遇

万达的轻资产转型虽然方向明确,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三四线城市项目的回报率能否支撑规模扩张,仍是一个未知数。近年来,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发展缓慢,空置率较高,投资回报率较低。万达需要通过创新的运营模式和有效的市场推广,提升三四线城市项目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轻资产叙事的耐心也有限。尽管万达的轻资产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资本市场对其未来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疑虑。万达需要通过持续的业绩增长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增强资本市场对其的信心。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万达的轻资转型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随着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商业地产市场的需求仍然存在。万达可以通过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其业务规模,提升其在市场中的份额。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为万达的轻资产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数字化技术,万达可以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行业启示:从规模到效率的转变

万达的这次出售,不仅是其自身的战略调整,也为整个商业地产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考。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商业地产行业面临着线上消费冲击、消费者习惯改变等诸多挑战。万达的轻资产转型,预示着行业将加速进入资产整合、模式创新的新阶段。

未来,商业地产的竞争将不再是看谁拥有更多物业,而是看谁掌握更强的运营基因。商业地产企业需要通过创新的运营模式和数字化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用户体验。只有这样,商业地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

结语

48座万达广场的出售,是万达集团在债务压力和行业困境下的关键抉择,更是其轻资产转型战略的重要一步。通过这次交易,万达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现金流,缓解债务压力,还将进一步推进其轻资产转型。尽管万达的轻资产转型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其在数字化转型和运营模式创新方面的努力,为商业地产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万达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但王健林的“轻量化”革命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们期待万达能够在轻资产转型的道路上走出一片新天地,为商业地产行业带来更多的惊喜。

复金汇并购研究院的【并购实操班】,正是为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并购操作、把握行业转型机遇的企业家和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课程。在这里,您将有机会学习到前沿的并购知识,掌握实操技巧,助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战略转型与突破。

 

8

立即咨询

联系人:曹老师 固话:021-55050081 手机:18017587979(微信同号)

  • 您的姓名*

  • 公司名称*

  • 您的职位*

  • 手机号码*

  • 您的诉求*

  •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