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朱海峰《中国制造到海外投资建厂的背景、现状、流程及案例》

2025-10-10 21:35:00

近日,主题为“企业出海与跨境并购的机遇和挑战”的资本与并购沙龙在上海举行。本次活动由复金汇并购研究院,资本与并购全球企业家课程联合主办。

 

朱海峰先生是“制造出海”创始人、国际卓越运营协会副会长,美国远大证券中国区战略合伙人。南京大学终身学习教练;同时也是我们复金汇资本与并购企业家课程第7期的优秀学员。朱总以主题《中国制造到海外投资建厂的背景、现状、流程及案例》进行分享。以下内容为演讲的核心观点整理:

7

一、中国制造出海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出海节奏明显加快,跨境投资、并购以及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等活动频繁开展。在出海企业中,制造业尤其是科技制造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以2023年为例,江苏、浙江等省份的海外非金融的实体性投资项目都在1200个左右。同时,上市企业的海外业务增长态势显著,立讯精密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90%,比亚迪海外业务收入占比26%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宁德时代在2019-2023年期间海外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196.19%,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海外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有力推动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二、中国制造出海的驱动因素

首先,贸易壁垒与政策因素影响显著,2018年中美贸易战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开始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如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以及欧盟强制劳动法等政策法规,促使企业为应对出口受阻而重新布局全球供应链。其次,供应链安全考量成为关键因素,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暴露全球供应链脆弱性,中国部分供应链中断,引发海外客户担忧,众多海外客户要求中国供应商在海外建生产基地以保障供应链稳定。再者,成本与市场因素也推动企业出海,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制造成本优势减弱,而印尼、老挝、柬埔寨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劳动力、土地等方面成本较低,同时中国企业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有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像华为、海尔、美的、比亚迪等等企业积极布局全球以扩大市场份额。

 

 

三、主要投资区域分析

全球多个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投资环境特点。在东南亚,越南电子、家电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产业集群,但基础设施不太成熟,土地价格上涨快,开始出现招工难;泰国汽车产业发达,东部经济走廊政策优惠,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对高端产业优惠力度大;印尼矿产资源丰富,以镍矿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上游产业链发展快,不过外资土地权利受限,基础设施与电力供应存在问题。在北美,墨西哥是进入北美市场的重要通道,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等产业发达,土地价格因地区而异且部分地区上涨快,劳动力成本有梯度差异,但劳动力管理与社会治安存在挑战。在中东,沙特、阿联酋在传统石油产业基础上转型发展新能源、建材等产业,本地市场大,政府鼓励外资。在欧盟周边,匈牙利、土耳其、捷克等工业基础较好,劳动力素质高,在新能源电池和汽车产业链与周边国家协同发展,但投资安全监管严,设厂成本高且基础劳动力短缺。

 

 

四、中国制造出海的策略建议

在中国制造出海过程中,企业决策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区域选择上,依产业链和市场目标而定,美国市场可考虑墨西哥,欧盟市场关注匈牙利、土耳其、摩洛哥等周边国家,成本与新兴市场需求可看东南亚并考量当地基建和政策。资本运作时,合理利用工具,新能源汽车企业等可跨境并购获取资源,同时拓展境外融资支持海外项目。风险管理上,重视风险并跟踪贸易政策调整布局结构,构建多元供应链,评估政治风险并保持沟通,必要时购保险。总之,企业科学决策有望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 

 

 

“制造出海 ”

制造出海(公众号:cjchuhai)专注于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公司密切追踪海外各国政策、投资、产业链、市场及营商环境等信息,并及时发布,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积极组织各类主题交流活动,全力构建“中国制造出海生态圈”。在业务实践方面,深度涉足产业出海领域,于全球数十个国家开展工业厂房建设和新能源电站开发工作,业务环节涵盖EPC、设计、土建、机电安装等全流程。在资本出海方面,提供跨境投资、并购,海外业务融资及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等专业服务,助力企业在国际市场实现资本运作与战略拓展,全方位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

立即咨询

联系人:曹老师 固话:021-55050081 手机:18017587979(微信同号)

  • 您的姓名*

  • 公司名称*

  • 您的职位*

  • 手机号码*

  • 您的诉求*

  •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