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一篇解读中,我们探讨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关于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的修订内容。
今天,我们将继续解读新规中的另外两个核心条款: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和提高对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监管的包容度。这两个条款的调整,将进一步优化重组流程,提升市场效率,为上市公司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栏 目 | 并购操盘手笔记

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
背景与意义
在以往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审核流程复杂、耗时长,尤其是对于一些小额、快速的重组项目来说,繁琐的程序增加了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
为了提高市场效率,2025年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新设了重组简易审核程序。
这一程序的设立,就像为重组交易开辟了一条“快车道”,符合条件的交易无需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委审议,中国证监会在5个工作日内就能作出注册决定。
简易审核程序主要适用于两类交易:一类是上市公司之间换股吸收合并;另一类是市值超过100亿元且信息披露质量评价连续两年为A的优质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且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具体机制
对于符合简易审核程序条件的重组交易,实行“2+5+5”审核机制。即交易所在2个工作日内受理,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并报送给证监会,证监会在收到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注册决定。
这种高效的审核流程,让企业在推进重组项目时更加便捷,也增强了市场对重组交易的信心。

提高包容度
背景与意义
在过去的监管实践中,对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涉及的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问题,监管要求较为严格。
这种严格监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市场的规范性,但也可能限制了一些企业的重组需求,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战略转型期、需要通过重组布局新兴领域的企业来说。
新规对这些方面的监管要求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包容度,体现了监管从形式合规向实质风控的转变。
新规将上市公司应当充分说明并披露本次交易有利于“改善财务状况”“减少关联交易、避免同业竞争、增强独立性”的要求,调整为“不会导致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不会导致新增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及严重影响独立性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例如,某新能源企业为了布局产业链上游,收购了一家尚未盈利但具有战略价值的矿产企业。在旧规下,这种收购可能会因短期内财务状况的恶化而难以通过审核,但新规的包容性调整使得这类交易得以顺利推进。这种调整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重组空间,也更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需求。
这一监管包容度的提升,为企业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实现资源整合、转型升级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它鼓励企业大胆布局新兴领域,支持战略性亏损或短期财务波动的重组项目,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同时,新规还要求企业设置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如盈利前股份锁定等,以保障投资者利益。

总结
2025年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通过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和提高对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监管的包容度,为企业重组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的制度环境。
在后续的推文中,我们将继续解读《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其他重要条款:明确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锁定期要求和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敬请关注我们后续的深度解读文章!
